借东风“一带一路”,中国新能源汽车要走出去
摘要:随着大部分城市的地补政策陆续出台,新能源车市进入稳定的发展状态。根据中汽协1-5月份数据显示,目前市场的增速较为缓慢,而乘用车市场逐步升温,第三季度车市涨势有迹可寻。
新能源车市持续升温忧喜参半?
6月初工信部发布了第5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随着车型数量的丰富,这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规模,进而刺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需求打下了基础。但针对这一现状车厂并不乐观。如补贴政策退坡明显、需求市场的规范操作、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维护及新能源汽车市场认可度不高等问题都限制着车市的健康发展。
“一带一路”迎机遇,海外市场待拓
“一带一路”可以说是让进口商品走进千万家,让国人的消费蔓延全世界。而同样的,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也让中国的企业能够“走出去”。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也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早在去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就预估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达到200万辆。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生产新能源汽车51.7万辆,产销量居世界第一,累计推广超过10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50%以上。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入资金研发新能源车。国外品牌在积极抢占中国市场,可以说在未来中国的电动车市场上,竞争将会十分激烈。
在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青睐的今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也在积极探索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石油危机让许多中东的阿拉伯国家已经从依赖石油转向逐步减少使用石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当地不仅可以享受特别的关税和资金支持。“一带一路”总共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区域涵盖东盟、中、南亚和中东欧等多个发展中国家,汽车市场尚未成熟,都是我国新能源车企可以拓展的海外市场。
“先”走出去的品牌 赢了第一步
中国的汽车发展虽然起步晚,但其规模、速度和成就可以说是后来居上,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借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优势和经验积累,中国车企已经开始了(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布局。河南盛泰小编整理了以下:①比亚迪去年11月与伊朗最大的民营汽车制造商科尔曼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将纯电动与双模系列新能源车型,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带进伊朗市场。②江淮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与哈萨克斯坦投资合作生产了目前其国内唯一本土生产的电动汽车。③海马汽车与俄罗斯芙特姆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在新能源整车、三电等关键部件方面的技术开发,打入俄罗斯市场。中国车企已经在新能源领域开始了海外拓展之路。随着经验的积累以及在海外市场的品牌树立,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今后几年内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结语:“一带一路”给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海外拓展之路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还应该理性看待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区别(充电基础设施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同时专注自身产品,以良好的产品性能和性价比,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