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影响新能源商用车产销的具体因素有哪些呢?
【摘要】中国工信部虽已陆续公布多家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车企,申报新能源商用车新产品增量明显,但是难以扭转上半年度新能源商用车产销量走低的局势。目前影响新能源商用车的具体因素有哪些呢?
近日,中汽协公布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上半年销量环比增长超过30%。但细致分析来看,新能源商用车5月销量仅有6447辆,较去年同期下降明显。2017年前5月新能源商用车销量1.5万辆,同比累计增长负61.9%。销量持续低迷的原因主要是客车行业受政策影响比较大。
补贴政策调整成障碍?
今年以来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不佳,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市场饱和度提高、补贴退坡等影响。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补贴清算政策的调整。2016年末工信部《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中明确表示:①非个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申请补贴,累计行驶里程须达到3万公里(作业类专用车除外)。才能够申请补贴。②目前行驶里程尚不达标的新能源汽车,应在达标后申请补贴标准和技术要求按限获得行驶证年度执行。中汽协的数据显示,去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50.7万辆,但工信部《关于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初步审核情况的公示》显示,符合新能源补贴资质的新能源客车只有8.5万辆,总占比不足1/5。这就说明剩下大部分新能源车可能要到2018年才能拿到补贴。这让很多新能源客车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现金流压力。
主力车企销量下滑剖析
今年新能源商用车的行业产销量持续走低,具体为去年年底冲量效应、补贴新规定等原因综合导致。中通客车、金龙客车、宇通客车作为新能源客车领域的龙头企业,产销量占整体市场的40%。据日前披露的上半年产销快报显示,三家客车企业销量分别为3628辆、18758辆和16618辆,分别同比下降了46.83%、35.10%和28.73%。如宇通客车前5个月累计产量同比下降26.79%,累计销量同比下降28.73%。受此影响,三客车企业今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严重下滑。这也表明目前客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客车行业景气度仍未复苏。资本市场上,新能源车同样表现不佳。实际上大部分客车整车厂在今年第一季度就已经出现了巨大的销量滑坡。
骗补事件再起风波
近日国家审计署又曝出了第二轮骗补事件。6月国家审计公布了各省/区/市节能环保重点专项资金审计结果。报告着重指出,在抽查的13家汽车生产车企中,有相当一部分车企为了获取补贴而设计车辆,某些汽车产销企业采用自产自购、供应电池回购整车等手段获取财政补贴。
与此同时,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官方发布《关于暂停公告内部分车型的通知》。按照工信部相关要求,2380款新能源客车因未提交《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检测报告,拟在第297批《公告》中予以暂停。这意味着这2380款新能源客车有可能无法进行销售。可以看出从2017年开始,国家虽未改变新能源汽车的整体规划,但在细节方面变得更为谨慎与严苛,政策有逐步加严的趋势。